我院“十佳青年”先进事迹之黎东华

时间:2012-06-25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黎东华,男,30岁,硕士研究生,2009年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专业,毕业后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至今。工作以来,他爱院敬业,工作认真负责,热情为病人服务,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不断积累临床诊疗经验,刻苦学习心脏病的各种诊疗技术,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成为科室心脏介入手术骨干培养对象。撰写了两篇高质量论著。凭着熟练的业务技术、良好的医德风范,得到了医院领导和同事的赞誉,更得到了广大老年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与尊重。

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始终把病人的健康和家属的满意放在首位。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廉洁行医,对患者负责任,心系病人,关爱生命,始终关心病人疾苦。心血管内科经常会遇到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需要抢救的病人,记不清有多少次争分夺秒的抢救,也记不清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是在守护患者顺利度过生命难关中度过的。记得那是一个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男性,剧烈胸痛数小时后随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心室颤动!还没来得及进行急诊PCI手术就已经出现了心梗的严重并发症,唯一的抢救措施就是除颤,但患者是心梗后出现交感风暴,心电活动极不稳定,除颤转复后很快又室颤,我们知道室颤如不能及时纠正很快病人就出现猝死。这个时候,他始终不渝践行一名医生的责任,守护在病人床旁,监视除颤仪上的心电监护,一出现室颤的前驱波立即除颤,病人还未出现阿斯综合征症状就已经将可怕的电波打压下去。正是这样的精心陪护及抢救,一个晚上整整除颤二十余次,最终病人顺利度过生命难关,心电终于稳定下来并且顺利进行了PCI手术,康复出院。密切的观察、快速的诊断、迅速的处理,是成功救治的保证。

常言道:选择了一项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一旦选择了心脏介入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要奉献人生最宝贵的两样东西:时间和健康。大部分开展心脏介入工作的医院都提供52/7/24的服务。也就是说每年52周,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心脏介入团队都要随时准备服务于每一位有需求的病人。按急救绿色通道规定,医护人员即便下班后或休息日也必须全天待命,若有急诊介入手术他们必须在15分钟内赶到医院。为配合完成应急心脏介入治疗工作,作为心脏介入团队的一名,他始终坚持做到随叫随到。有时会遇到晚上完成了一台急诊介入手术,还在回家的路途中就接到电话通知又有一位患者需要行急诊介入手术。此时的他,总是不知疲倦地投入新的一轮抢救生命的战斗。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每个心脏介入医生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和充实自己的水平,为此他们可能不得不经常放弃休息以及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从事心脏介入工作还要接触大量放射线,虽有铅衣防辐射服,但并不能保证武装全身,日积月累也会对医护人员造成一定损伤。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医生要用自己的健康来换取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具有奉献精神是成为一名出色的心脏介入医生的先决条件。当看到因自己的付出能够换回一个鲜活的心脏时,感到再多的付出都值得。做一名出色的心脏介入医生还必须具备许多其他的素质,在手术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需要迅速判断和准确处理。从容不迫和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对于一名心脏介入医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导管室的工作是一种分工明确的协同作战,因此团队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对开展工作十分重要。

尽管临床工作异常艰辛,但他仍然保持定期查新、阅读最新文献的习惯。早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就独立申请了一项广西卫生厅重点课题,撰写了两篇高质量论著,其中《The Role of ERK1/2 Signaling Pathway in 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Induced Rat Myocardial Inflammation and Injury》发表于SCI杂志《Cardiology》,影响因子为1.78。另一篇发表于中华系列的《中华医学杂志》。

当他诊治每一位患者时,在成功救治每一例心脏病患者时,完成每一例微小的介入创伤换回一个鲜活的心脏时……从不觉得辛苦。既然选择学医,既然选择心内科医生,理当不断拼搏,刻苦奋斗,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不断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兼顾临床和科研的新时期心血管医务工作者。
医者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