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一区

DEPARTMENT OF ENT

当前位置: 首页科室设置内科神经内科一区成功案例详细

广西民族医院神经内科一区成功确诊一例脑梗死合并帕金森病患者

时间:2019-07-23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家住县城的韦大爷75岁了,近3年来饱受疾病困扰,已经无法独立安全行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3年前,韦大爷确诊为脑梗死,之后当地医院一直考虑为脑梗死后遗症,予以康复等治疗,但他行走等日常生活功能仍持续下降。

 

一次机缘巧合,我院神经内科一区主任罗纯与其儿子聊到韦大爷的病情,经过仔细的询问后,了解到韦大爷有手脚动作缓慢、经常跌倒等情况,心中产生了疑虑,建议韦大爷需排除帕金森病。

 

2019年7月8日,韦大爷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我院神经内科一区。当天,神经内科一区的帕金森小组成员在黎彬如副主任医师主导下,对韦大爷做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系统的体格检查,并进行了完整、规范的MDS-UPDRS(世界运动障碍病学会新版帕金森综合评价量表)评分、录像。检查中发现了患者动作迟缓、步态冻结、写字变小、小便失禁、后拉试验(+)、站立平衡试验(+)等特征,但并无典型“抖”,即静止性震颤的表现。

 

经过完善一系列的相关检查,根据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韦大爷的帕金森病诊断成立。韦大爷是在脑梗死的过程中,同时合并了帕金森病。这一复杂的过程导致病人在求医过程中,诊治关注重点有了偏移。

 

在诊断确立后,根据《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的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的原则,神经内科一区的帕金森小组成员立即给韦大爷制定了个体化的抗帕金森药物治疗方案。经过治疗,帕金森综合评价量表评分从用药前的56分,下降到用药后的34分(评分改善超过30%),患者的冻结步态、僵硬感、疲劳感等症状得到了改善(从原来的需帮扶的情况下行走10米改善至一次可以不用帮助的情况下行走100米),这进一步支持了帕金森的诊断。

 

韦大爷在服用了左旋多巴后,因病导致的“面具脸”终于露出了久违笑容,他对自己的身体运动功能恢复有了信心。

 

帕金森小组在为韦大爷做运动检查.jpg


专家科普:

 

据黎彬如副主任医师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帕金森病有着“慢”、“抖”、“僵”、“倒”四大临床特点,其中“慢”即运动迟缓,是核心症状。

 

其实早在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的5-10年,相当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就出现了嗅觉下降、便秘、睡眠中大喊大叫、肢体舞动及抑郁焦虑等非运动症状,这些非运动症状是帕金森病的早期信号。如果出现多种非运动症状,中老年人尤其要警惕帕金森病。

 

我国帕金森病诊疗现状

在我国,帕金森病的诊断率处于较低水平:50%-70%的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病程小于5年,首次就医时拟诊帕金森病的诊断准确率仅为5%,病程长于5年,首次就医帕金森病诊断的准确率为88%。因此我院神经内科一区组建了帕金森小组,为提高我院帕金森病的诊治水平而不断努力。

 

如何预防帕金森病?

适当的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有利于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例如:跳舞、下棋、打太极拳等;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防治脑动脉硬化,认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此外,喝绿茶也可以预防帕金森病,保持好心情也非常重要。

 

    目前虽然做不到彻底治愈帕金森病,但仍可以通过药物等治疗手段来改善帕金森病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与生活,重新找回运动的自信。